2年的诉讼时效怎么算 在中国,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需要遵守2年的诉讼时效规定。 这个规定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论当事人是否提出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都应当立案审理,并且对超过2年的诉讼请求不予处理。 那么,2年的诉讼时效怎么算呢? 2年的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
在中国,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需要遵守2年的诉讼时效规定。
这个规定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论当事人是否提出过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都应当立案审理,并且对超过2年的诉讼请求不予处理。
那么,2年的诉讼时效怎么算呢?
2年的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指当事人应当具备确切的证据,证明其权利受到了侵害。
例如,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起诉前,发现自己的财产被他人盗抢,那么就可以认定其权利受到了侵害,并应当在时效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在计算2年的诉讼时效时,还需要考虑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是否超过2年的时效。
如果当事人在2年的时效期间内提出了明确的诉讼请求,但人民法院未立案审理或者未作出任何处理的,视为超过时效,人民法院不予处理。
因此,在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时,应当尽可能提供详细的证据,证明其权利受到了侵害,避免超过2年的时效。
2年的诉讼时效对于民事诉讼至关重要。
如果当事人未在时效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将丧失胜诉权。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了解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并在2年的时效期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