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聘请法律顾问 > 法律顾问收费标准 > 3年诉讼时效是什么意思(关于3年诉讼时效如何适用)

3年诉讼时效是什么意思(关于3年诉讼时效如何适用)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7-15 15:00:38 浏览量:22

1. 3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2. 3年诉讼时效的中断与延长 3. 3年诉讼时效的限制 4. 3年诉讼时效的案例分析 3年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间内,当事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在时效过期后一年内提出书面异议,否则人民法院将不受理该诉...

3年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间内,当事人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在时效过期后一年内提出书面异议,否则人民法院将不受理该诉讼请求。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3年诉讼时效是一个重要问题,下面本文将介绍相关知识。

一、3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

3年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当事人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向前计算3年。

如果当事人不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则从人民法院接受案件之日起向前计算3年。

二、3年诉讼时效的中断与延长

3年诉讼时效可以中断和延长。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当事人故意拖延、放弃或者丧失丧失诉讼诉讼权利,可以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申请延长。

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另一方当事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之日起,超过1年的,人民法院不受理该诉讼请求,因此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之日起1年内申请延长。

三、3年诉讼时效的限制

3年诉讼时效的限制是指当事人在3年内提出书面申请并在过期后一年内提出书面异议,否则人民法院将不受理该诉讼请求。

对于当事人在3年内没有提出书面申请或者异议,人民法院也没有处理的情况,3年诉讼时效将自动终止。

四、3年诉讼时效的案例分析

在实践中,有些当事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超过1年后才提出书面异议,此时即使提出异议,人民法院也可能不会受理。

也有些当事人在丧失丧失诉讼诉讼权利后,又向法院申请延长3年诉讼时效,这种情况也是不被允许的。

3年诉讼时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概念,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准确适用。

当事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应当及时提出书面申请并在时效过期后一年内提出书面异议,否则可能会丧失丧失诉讼诉讼权利。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

推荐阅读

诉讼时效 适用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