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后诉讼时效怎么算 在现代社会,法律意识越来越普及。 许多人在进行诉讼时都会咨询律师关于时效问题。 本文将介绍法院立案后诉讼时效的计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法院立案后诉讼时效从立案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意...
在现代社会,法律意识越来越普及。
许多人在进行诉讼时都会咨询律师关于时效问题。
本文将介绍法院立案后诉讼时效的计算。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法院立案后诉讼时效从立案之日起计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意味着,如果患者在立案后2年内没有提出诉讼,那么其权利将被视为消灭。
但是,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有效的期限没有约定的,从行为开始之日起计算:(一)结婚证书;
(二)出生证明;
(三)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证明;
(四)居住证明;
(五)离婚证书;
(六)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通知书。
对于其他民事行为,其有效期限由当事人约定。
如果没有约定有效期限,则从行为开始之日起计算。
举个例子,如果患者在立案后2019年提出了离婚诉讼,而他在2021年提出了同样的诉讼,则这两种诉讼都超过了2年的时效期限,法院将不会受理。
因此,患者在进行诉讼时,需要特别注意时效期限,并及时咨询律师。
法院立案后诉讼时效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如果患者能够在立案后2年内提出诉讼,则他的请求将得到法院的支持;
如果超过2年,法院将不会受理,患者的权益将丧失。
因此,在进行诉讼时,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时效期限,并及时咨询律师。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