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2. 劳动仲裁时效的计算方法 3. 劳动仲裁时效的限制 劳动仲裁诉讼时效怎么计算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遇到了劳动纠纷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劳动仲裁。 对于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许多人并不了解其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遇到了劳动纠纷的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劳动仲裁。
对于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许多人并不了解其计算方法,本文将为您解答。
劳动仲裁的仲裁申请时效为一年,从仲裁申请书提交之日起计算。
仲裁申请书是指劳动者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的书面文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申请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中止是指在仲裁申请时效期间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仲裁请求的,仲裁时效中止中止后,仲裁请求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自中止履行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恢复行使仲裁请求的权利。
仲裁时效中断是指在仲裁申请时效期间内,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因为其他法定事由,中断仲裁请求的时效。
中断后,仲裁请求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自中断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恢复行使仲裁请求的权利。
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而证据材料的时效为两年。
证据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证人证言、辞职信、辞职通知书等。
虽然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但是并非所有劳动仲裁案件都可以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劳动仲裁案件不适用仲裁时效的规定:
(一)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仲裁请求的;
(二)应当提供证据材料而不能提供证据材料的;
(三)依照法律规定被排除适用仲裁程序的。
此外,对于仲裁裁决未履行的案件,仲裁时效的中止和中断只有在裁决书送达后当事人未履行裁决书规定的义务时才适用。
如果当事人在裁决书送达后的一年内向仲裁机构申请强制执行,仲裁机构可以中止仲裁时效,但是中止时效后当事人又未履行裁决书的,仲裁时效重新计算。
因此,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应当注意把握仲裁时效的计算方法,及时提出仲裁申请,并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按照要求提供证据材料,避免因为超过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