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律师收费标准 > 律师收费知识 > 离婚的诉讼时效最长多久(离婚诉讼时效怎么认定)

离婚的诉讼时效最长多久(离婚诉讼时效怎么认定)

来源:律师在线整理 发布时间:2023-08-10 16:12:40 浏览量:13

1. 离婚诉讼时效怎么认定为标题: 2. 离婚诉讼时效怎么认定为 3. 正文: 离婚诉讼时效怎么认定为标题: 离婚诉讼时效怎么认定为 正文: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离婚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离婚案件,其中一个...

离婚诉讼时效怎么认定为标题:

离婚诉讼时效怎么认定为

正文: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离婚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离婚案件,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离婚诉讼时效的认定。

离婚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当事人一方提出离婚诉讼,如果对方在时效期间内没有提出离婚诉讼,那么该当事人就丧失了提出离婚诉讼的权利。

那么,离婚诉讼时效的怎么认定为呢?

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离婚诉讼的时效为1年。

但是,根据《民法通则》第141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故意拖延、拒绝诉讼或者时效期间计算方法错误,使得当事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效开始计算。

因此,在离婚案件中,如果当事人一方故意拖延、拒绝诉讼或者计算方法错误,那么该当事人就丧失了提出离婚诉讼的权利,时效也开始计算。

另外,根据《婚姻法》第17条的规定,离婚时,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但是,如果当事人一方在离婚诉讼期间下落不明或者丧失诉讼能力,那么法院就应当在1年内中止离婚诉讼,直到该当事人恢复诉讼能力或者确定下落不明。

因此,如果当事人一方在离婚诉讼期间下落不明或者丧失诉讼能力,那么法院应当在1年内中止离婚诉讼,直到该当事人恢复诉讼能力或者确定下落不明。

综上所述,离婚诉讼时效的认定主要基于当事人一方故意拖延、拒绝诉讼或者丧失诉讼能力的情况。

如果当事人一方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故意拖延、拒绝诉讼或者丧失诉讼能力,那么该当事人就丧失了提出离婚诉讼的权利,时效开始计算。

如果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或者丧失诉讼能力,那么法院应当在1年内中止离婚诉讼,直到该当事人恢复诉讼能力或者确定下落不明。

特别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