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事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 2. 但是,对于下列情形,民事时效的起算时间可以中断或者延长: 3. 民事诉讼时效的算年限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向对方提出民事请求,若未向对方履行义务,则超过时效期间后,无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且对方有权拒绝履行。 ...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间内,向对方提出民事请求,若未向对方履行义务,则超过时效期间后,无权要求对方履行义务,且对方有权拒绝履行。
在民事实践中,民事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及算年限,是解决纠纷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民事诉讼时效如何算年限。
民事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根据《民法通则》第135条的规定,民法通则所称的民事时效,是指民事主体享有请求权,但请求权的有效期限,为两年。
根据该规定,民事主体享有民事请求权的有效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因不可抗力不能行使请求权的;
(2)案件诉讼程序中,当事人申请回避、调解、提起反诉或者提供证据证明权利被侵害的;
(3)当事人共同请求延长民事时效的。
因此,对于上述几种情况,当事人可以主动向法院申请中断或延长民事时效。
民事诉讼时效的算年限,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民法通则所称的民事时效期间为两年,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根据该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包括:
(1)仲裁法另有规定的;
(2)当事人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
(3)法律规定延长民事时效的。
此外,根据《民法通则》第145条的规定,民事时效期间的债务利息,为年利率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
但是,当事人约定不支付利息或者约定支付利息后不再支付利息的,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因此,民事时效期间的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年利率百分之二十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但是,当事人约定不支付利息或者约定支付利息后不再支付利息的,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
注册律师
法律服务时间
开通城市分站
我要找律师
一对一咨询